《上海电力学院报》报道我院导师制工作

7月2日,《上海电力学院报》7月2日第二版报道我院导师制工作,全文如下:

 

明灯指路  扬帆远行

环化学院班导师制开创全员育人新局面

2011091班毕业生离校前最感谢的人是班导师周笑绿老师。他们至今清楚地记得,在第一次师生见面会上,周老师为迷茫的新电院人解释专业特点、发展方向,以及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不同之处,让他们在入校伊始就对“环境工程”这个陌生的词语有了一定的认识,也让他们在专业学习和就业抉择时受益良多,“班导师就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!”

与辅导员模式形成互补,开拓全员育人、全方位育人新局面

周笑绿教授,环化学院班导师队伍中的一员。启动于2010年的班导师制,集合了该学院最优秀的师资力量,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导航,是环化学院全面提高培养质量和师资水平的重要抓手。

“工科学生入校时普遍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迷茫感,以及对未来职业方向的茫然,借鉴国内部分高校选聘优秀专业教师辅导学生的经验做法,我们决定从2010级起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导师,重点进行专业引导,直到学生毕业。”班导师、环化学院院长徐群杰教授说,导师制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,端正学习态度,改进学习方法,明确学习目标,甫一推出就受到专业教师的积极响应。为了保证该活动取得实效,学院对导师选聘有严格要求,既要思想觉悟高,还需专业素养过硬,最重要的是要热爱学生工作。目前导师队伍中不乏广受称道的教授、副教授,均为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,“我们希望导师通过高尚的师德和严谨的作风影响教育学生,引导学生成长成才。”

班导师、校长李和兴教授认为班导师制与辅导员模式形成有益互补,前者在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方面的引领,非常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,丰富了高校育人的内涵。

了解学生需求,构建和谐师生关系,用人格魅力和学术修养引导学生成长

李和兴教授2011年秋成为2011092班的导师。得知他校长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的身份时,学生们即惊讶又紧张,大家一时间不知该如何面对。三年过去了,该班学生提起李和兴教授,不再说“李校长”,而是自豪且亲切的称他“我们班的老师”。

为了让学生真正受益,李和兴教授主动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,通过与学生座谈,并数次利用个人资源邀请外校专家、企业负责人现场讲座,为学生的专业学习、创业就业指点迷津,这些有针对性的活动深得班级学生称赞,还吸引了其他专业学生主动参与。他甚至通过讲述其在国外留学期间遭遇困顿、为继续学业而打工的往事,鼓励学生珍惜学习机会,不因一时的困难和挫折丧失斗志。除集体见面交流,师生间还常有邮件短信往来,不仅是专业咨询,学生还会向这位值得信任的师长倾诉生活和情感中的困惑。2011092班学生即将步入大四学年,受益于李和兴教授的言传身教,他们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望。

班导师制让校(院)领导及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纯粹的师生关系,彼此间产生了强烈的信任感和深厚的友谊。导师们和学生的交流是多方面的,不仅有专业引领、科创指导和考研咨询,还有野外烧烤、团体郊游等。只要时间允许,导师们都通过各自的方式努力成为学生信赖的人,并为他们的人生导航指路。如导师薛来组织学生开展学科知识竞赛,导师胡晨燕、蒋路漫带领学生参加中国第十五届环博会并聆听学术讲座,导师葛红花、吴春华、徐宏建、周振等悉心指导学生开展科创活动。2010241班的张国利就是在徐群杰教授的引导下走上科创之路的,在跟随导师开展科研的过程中,她先后申请到了上海市和国家级大学生科创项目,并成功考入上海大学的研究生,继续在专业领域钻研。徐群杰教授对其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价颇高,认为达到了研究生水准。

“我们班的老师”,“我们班的学生”,这是环化学院学生之间、导师之间聊天时常有的表述。离校前,2011届毕业生纷纷表达对班导师的感激和不舍之情,言语间真挚的师生情谊让人动容,2014101班学生们的一声声“喜哥”,更是让他们的导师张俊喜潸然泪下。

探索前行,完善方案,增强导航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

李和兴教授认为,专业教师的辅导能有效消除学生对所学专业的陌生感,深化了解专业培养方案和体系,尽快适应大学学习;且专业教师宽广的知识面对学生很有吸引力,更易于激发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,对创建优良学风、培养优秀专业人才很有意义。

结合实践心得及与其他导师的交流思考,李和兴教授认为根据不同时段学生的不同需求,导师的作用也应有所区别。如大一新生主要面临适应新环境转变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等问题,导师应担起引路人的责任。大二时一些学生开始考虑将来的发展方向,出国,考研,或是就业,他们各有想法但理解浅显,导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走多看多听多想,对每一条可能走的路有较为清晰的认识。大三是抉择的一年,大多数学生将在此时确定人生规划,导师则可提供具体的、点对点的帮助,如考研指导、出国咨询、就业推荐等,助力学生顺利实现目标。大四学年,导师应退居幕后,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处理问题,必要时再给予一定帮助。

据环化学院党总支书记刘莉统计分析,经过班导师的专业引导,该学院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和专业自信明显增强,参与科创和创业活动的热情明显提升,与专业教师的交流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明显加强。2014届毕业生截止目前的专业就业率,比同期提高了15%以上,充分说明了班导师对学生专业引导起到了重要作用。综合教师的建议和学生的反馈,环化学院拟修订导师工作指导方案,进一步完善导师制机制、体制建设,使其发挥更大的育人作用。(记者 苏文娟)